暴力教育挺吓人,理当适时而动,适可而止
小区滑梯上,几个半大小子坐在上边抱着手机玩游戏。我领着俩孩子到那之后,没有一个人主动让开,全当没看见。
多多指指滑梯,撇着嘴向我告状:“爸爸,想玩儿!”
我走到滑梯前,对那几个半大小子说:“你们让一下,这样挡着,别的小朋友没法儿玩。”
其中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嫩的小子轻声温柔的跟我商量:“叔叔,稍微等一下可以吗?”
另一个玩劲儿正酣的小子头也不抬,说道:“你别说那么多。”我打眼一瞧,这小子头肥耳厚,一脸营养过剩的憨憨模样,立马将其与娇惯蛮横的败家子划了等号。
本来对这种自己不玩,却霸占着滑梯的行为就很反感。肥头小子说了这么一句,顿时惹得我火冒三丈。
“都给我起开!”我大吼一声,接着跑到滑梯上,将他们几个赶到了滑梯另一头。那个肥头小子仍然头也不抬,屁股往后挪了挪,继续玩着游戏。
另一头他们占着的是螺旋式滑梯,多多和溪溪只能在这头的小滑梯上玩儿。
别人家孩子不懂事,我一贯宗旨是不予理会,除非干扰了我,使我应得的权益受到侵害。当然,咱也只能为了讨回一些权益发声而已,断不至于动手动脚,产生激烈冲突。
从这点看,我虽脾气暴躁,还算文明讲理。有些人却看起来温顺,实际动不动付诸暴力。
看过这样的视频。一个少年从台阶下来,走到一个黑衣中年男子跟前立马跪下来。由于拍摄者站位太远,听不到视频里少年和黑衣男子的对话。也许在走近之前男子下过指令,也许少年习惯这样的认错方式,少年跪下来的动作很利索,没有一丝犹豫。
无论是犯了什么错,在我的认知里,能跪下来认错就是很大诚意,且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简单。也正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,这个视频引起了成千上万网友的争论谴责。
少年跪下来之后,黑衣男子同样没有丝毫犹豫,抬腿横扫少年的头部。连着扫踢了两下后,少年被踢倒,跪靠在栏杆上。
黑衣男子似乎没有宣泄完心中的怒气,紧接着朝着少年心窝踹了一脚,少年随之坐在地上。少年哇哇地哭着,嘴里不时喊叫,听着像是喊疼。而黑衣男子倚着栏杆,转为对少年指指点点的教训。少年哭着起身,走上台阶。视频就此结束。
短短20秒,揪了无数网友的心,几万评论无不是对男子暴力行为的谴责。有人心疼留言“谁家孩子,家长干啥去了,孩子受这么大的委屈”,有人呼吁要严惩凶手,更有甚者扬言“我要在场,这渣男必定躺下!”
身材壮硕的成年人对青少年做出这样的暴力行为,谴责和严惩是必须的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无论少年犯了什么错,教育应该讲究方法,有个限度。
评论区有人留言,说这是一对父子。从少年下跪的动作看,已经不是第一次下跪。
为了求证他们的关系,我翻了翻评论区。看到有人截图评论显示,该视频最初由视频博主“骑士视频”发布于9月24日。视频标题写明9月23日发布,同时交代事情的真实情况是:一男孩练习滑板动作,被父亲连踢头部。其父亲解释说孩子练习时比较冲动怕他摔脸,想让他冷静一下。
怕孩子摔脸,所以踢打孩子,让孩子冷静?不知道是我理解力出了问题,还是这位父亲的逻辑出了问题。从这件事上看,应该冷静的是这位父亲才对。家长教育孩子,为孩子着想,盼孩子平安健康的出发点是对的,可如此暴力教育不得不让人质疑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可行。
大概是被网友们骂醒了,这位父亲曾出面道歉并澄清,当时踢打动作幅度大,其实没用多大力气,主要是为了吓唬吓唬孩子,让他冷静下来。
再回看视频,少年戴着头盔,黑衣男子确实动作大,力度有所控制。然毕竟是孩子,用暴力吓唬孩子,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。
这位父亲的暴力教育尚有分寸,另一位父亲的暴力教育,可谓真的是暴力。
前段时间,一个男孩对长辈动手踹脸,其父大发雷霆,将其吊起来狠狠地抽打一顿。网友这次一边倒支持父亲,纷纷下场评论:保准以后不敢动手了。以后敢不敢动手暂且不说,起码这一顿毒打,够这小子铭记一辈子。
同样是犯错,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。不可否认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刻骨铭心,同时暴力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和心理创伤,也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。小错慢慢教,大错必须惩。如果不管大错小错施行一个教育方式,小孩子对错误的轻重便失去了判断能力。
一位母亲曾用手机,记录了一对父子打架的视频。儿子不想上学,父亲动手就打。结果儿子跟老子打了起来,还把他老子掀翻在地。
我看到这个视频的第一想法是,这位父亲对儿子教育出现了问题。要么是之前太惯着,儿子任性反抗习惯了,反手打老子也就顺理成章;要么是之前打的太多,终于觉醒了武力,认为自己可以跟老子较量一番。总之,儿子犯错,老子难辞其咎。正所谓子不教,父之过。
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不能用温柔劝说或者暴力吓唬一概而论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也不是犯了错就打的愣头青教育,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威严,进而对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。
打从我记事以来,父亲只打过我一次。那是初中的某年秋天,我们一大群人在姥爷家玉米地里掰玉米。掰玉米前要把玉米秆割倒,地里上全是尖尖的玉米根,如同一把把锋利的箭头倒插在地上。
我们几个小孩子满地跑着找马包,抓蚂蚱,逮蛐蛐。大人担心我们摔倒被玉米根扎伤,不停的提醒我们别跑啦,别跑啦~可是小孩子哪那么容易听话。脾气暴躁的父亲眼见劝导无用,二话不说拿着玉米棒子朝我头上“啪”一声砸下。玉米棒碎没碎我记不得,只知道那一下让我灵魂出窍了几秒钟。其他几个老表们见我被打,瞬间老实待着,不敢乱跑了。
姥姥心疼我,数落了父亲几句,拉着我往家走。玉米地割过秸秆不能乱跑,我记住了。父母讲的话要听要遵循,我也记住了。
一般而言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先是苦口婆心,谆谆教诲,等说了无数遍都没得作用,方才怒火中烧,付出暴力。
比较幸运的是,我虽然性格倔,不过胆子小,不敢造次。父母的话我认真听,不淘气,换来的是老实本分,父母极少冲我发脾气。这又有个症结——老实本分的另一层意思是中规中矩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现时代,中规中矩成了贬义词。我也对这样的性格特点深感厌恶。
做了父亲以后,我努力尝试对多多实行开放性教育,避免形成我这种中规中矩的性格。
小打小闹,调皮捣蛋尽可能由着他,克制自己用语言去引导他正确的玩法,而不是用暴力让他胆怯。不是说要放弃暴力。某些原则性问题上,在反复劝导无效的情况下,必须亮出拳头,让他明白父亲的威严。就像孙猴子始终忌惮如来佛祖一样,儿子要对老子永远心怀敬畏,要不然等把天捅出窟窿再管,无异于江心补漏,为时已晚。
☑内容声明:生活记录,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。
©版权声明:除特殊说明外,本站内容均为原创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